王毅接受路透社专访谈叙利亚等问题 |
2016-02-13 23:37 |
当地时间2月12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德国慕尼黑出席叙利亚国际支持小组第四次外长会后接受路透社专访,就叙利亚局势、朝鲜半岛核问题、中美关系等回答了提问。 路透社:昨天举行的叙利亚国际支持小组第四次外长会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俄罗斯仍在叙进行军事打击活动的情况下,您是否认为这次外长会成果将给叙地面局势带来改变? 王毅:昨天晚上经过长时间讨论,外长会取得了积极和有意义进展,这也是各方利益微妙平衡的结果。各方同意在本周内打通人道救援通道,让救援物资送达叙难民手中。这是当务之急,也是目前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各方还同意一周内在叙境内全面停止敌对行动,由国际支持小组责成美俄牵头组成一个工作组,具体商讨停火止暴的细节及执行事宜。这两个进展如能顺利实施,显然将为在日内瓦恢复举行叙国内和谈营造有利的环境。 上述停火止暴协议并不包括军事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昨天各方就此进行了深入讨论,各方意见要完全达成一致很困难,这是由于约旦牵头的恐怖组织甄别工作还没有完成。但大家最后形成的共识是,只要是联合国已经认定、并被列入联合国名单的恐怖主义组织,就是共同打击的对象。我们希望这来之不易的共识能真正得到具体实施。国际社会将会密切关注,中国作为国际支持小组成员,也会跟踪事态发展。叙利亚人民的苦难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国际社会应该联合起来,支持小组也应形成合力,真正落实好安理会2254号决议。 路透社:对于恐怖势力的界定,一些人认为是恐怖势力的,另一些人可能认为是自由战士。俄声称打击的是恐怖组织,但有时情况并非如此。俄以符合国际法的合法方式打击叙主张政治变革的力量。你认为这种情况在一周内能改变吗?俄方会改变其行为方式吗?昨天各方都表示未来问题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你同意吗? 王毅:不能说问题都集中在俄罗斯。俄对于目前叙利亚局势演变确实发挥着关键作用。俄已反复声明,俄方是应叙政府邀请出兵打击叙境内恐怖势力的。中方对所有致力于打击国际恐怖势力的努力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俄罗斯在叙境内进行的打恐行动,实际上增加了各方对于政治解决叙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某种意义上促成了此次外长会达成重要共识。昨天我在现场明显感到,虽然各方立场不尽一致,但均认识到应停止相互指责,减少不必要猜忌,明确共同努力的目标,即推进人道救援,停火止暴,直至实现全面停火。 路透社:各方都同意叙利亚问题应政治解决。叙利亚是个主权国家。我理解中方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但是考虑到巴沙尔已丧失三分之二的国土,25万叙利亚人丧生,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你认为巴沙尔在叙政治过渡进程中,最终应参加选举呢?还是为了国家利益下台? 王毅:安理会2254号决议明确规定,叙利亚的前途应由叙人民自主决定。叙国家机构组成,包括叙领导人的选举产生,当然应该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做出决定。 现在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开始各方想先解决最困难的问题,结果导致两次日内瓦和谈无果而终。现在各方越来越认识到,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各方有共识、有意愿解决的问题着手,把分歧大的问题留到后面。随着各方之间相互理解、基本互信的增加,相信叙人民有智慧、有能力解决所有问题。 路透社:其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采取军事行动打击伊斯兰国,但中国尚未参与。今后中国会否参加俄主导的反恐联盟或更广范围的国际反恐联盟?因为伊斯兰国对中国也是个威胁。 王毅: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国际反恐努力,希望在联合国主导下推进国际反恐合作。中国外交有个传统,我们一般不参加带有军事性质的国家联盟,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在国际反恐问题上发挥作用。实际上,中国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比如,我们帮助伊拉克等前线国家提高反恐能力建设,与一些国家在反恐情报交流、切断恐怖融资渠道和恐怖分子跨境流动方面开展合作。中方还主张,反恐问题要标本兼治。在一些动乱国家,要着力解决其贫富差距、发展滞后和教育缺失等问题,从而根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和条件。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参加国际反恐怖斗争,并作出自己的贡献。 路透社:我想问最后一个问题。近几年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中东政策得罪了不少盟友。你如何评价中美关系的走向? 王毅:中美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该也必须保持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希望中美朝着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方向迈进。这完全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也是中美双方已经达成的战略共识。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球化时代,这和19、20世纪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种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陈旧思维早已过时。实际上,中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大量留学生在对方国家学习,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公司在中国都有运营,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涌入美国,双边年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中美交往已经渗透并影响着每一个美国人的具体生活。中国有句话,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意识到并认同这个道理。奥巴马总统多次公开表示,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稳定和繁荣的中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主席也多次表示,如果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对世界有利的大事。这就充分表明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双方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分歧摩擦很正常,重要的是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减少战略疑虑,加强战略协调,真正承担起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国际社会也应对中美关系保持信心,双方领导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两国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比如说,以前网络安全是中美之间的摩擦点,但现在双方就网络安全开展密集沟通,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机制,网络问题反而成为中美之间的一个新合作点。还有气候变化问题,过去两国有分歧,表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但在去年巴黎气变大会上,中美开展密切合作,为达成巴黎气变协议发挥了重要和关键性作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也应如此。中美在推进半岛无核化、最终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一大方向是一致的,没有重大原则分歧。中方愿与包括美在内的各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合作。 |